這一篇是受到日劇交響情人夢的啟發,所以想打下一些文字,鼓勵自己也鼓勵默默埋藏著音樂夢的人。
交響情人夢是改編自二之宮知子漫畫的電視劇,於2006年播出後又在2009年拍了電影版的最終章,裡面的各個角色都很鮮明、討喜,劇情安排、場景和內容也都非常用心,這部日劇不僅大受歡迎,想必也勾起很多人學鋼琴的回憶吧!
野田妹和千秋的愛情又有趣又暖心,但我覺得最珍貴的是他們相知相惜、互相扶持的過程。因為搬到現實世界來看,很少有人滿腹才華、位居高處還能放下身段站在弱者的立場著想、適時的對旁人伸出援手(千秋遇到野田妹以後才漸漸學會的);野田妹的個性又古怪又可愛,但那是因為身為觀眾的我們了解野田妹的全部,所以喜愛她。可是現實世界裡面,野田妹很可能因為她的怪裡怪氣而成為被排擠、忽略的天才。
千秋是屬於後天努力型的天才,野田妹是真正天賦異凜的天才,這種人是世界上的極少數,反而依靠努力的千秋還比較常見。不過,千秋強大的家庭經濟支持也是極少數,假如他和野田妹一樣生在海苔農家,恐怕音樂於他至多只能是興趣而已。反而是野田妹那般真的異於常人,加上別的事情通通做不好(這點其實很關鍵),才把她推向了音樂之路。
日劇反映出來的畢竟是日本的狀況,和台灣很不一樣。在日本,文創產業、音樂產業是很發達的,不論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樂團、遊戲、電影配樂等都有發展的空間。
台灣相形之下,整個大環境不適合音樂人才發展,連台灣在華語流行音樂的地位也日益下降。子女如果不是像野田妹那樣非音樂不可的話,或是完全不必擔心經濟問題的話,父母往往都希望子女去讀、去做一些比較"有出息"(社會價值觀認可)的學科、工作,例如醫學、法律、理工、企管、經濟......。這麼做,抹煞了許多音樂人才,卻也造就了一些通才,例如白天是律師晚上是Rocker~不管什麼事都能做好的大有人在。
這其實也沒有是非對錯,各國有各國的風土民情,不同的歷史發展造成不同的社會氛圍,台灣的氛圍就是如此。但是我們應該試著給音樂產業更多的認同,而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複製經驗,導致有些文化一蹶不振。前一陣子網路上很多人在戰文組/文科生,其實挺悲哀的不是嗎?既然我們都知道行行出狀元,又何苦這樣爭高低呢......
剛好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有意思的新聞:
日本東京藝大,沒有好頭路才是王道? (點連結可前往新聞)
讀東京藝大的學生畢業後,求得一份安穩工作是很失敗的,反而無論如何繼續堅持藝術創作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顛覆社會對"正常"的邏輯吧?
但又很符合藝術家的邏輯。
不管怎麼說,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空間、養家餬口才是世界上的常態,並不是說要遵守什麼"正常"、"常態",而是我們注定是一屆平凡人,也無法為自己的夢想而完全割捨掉身上的包袱。或許我們比常人多出許多音樂天分、比常人更愛好音樂,可是我們沒有野田妹的天賦、千秋的家勢,甚至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足夠的學習機會。
但,
沒關係。
我們不應該為此放棄了音樂,自己默默努力著、耕耘著,也許等到周遭環境改變的時候,就有發展的空間了! 畢竟音樂不像運動員有壽命限制,它可以千古流傳,很多擁有高超技巧的音樂家都已經白髮蒼蒼了,所以,我們等得起。
其實現在很多事情正逐漸改變,例如很多國家都在面臨少子化危機,學校為了招生,出國留學進修的條件越來越好、費用越來越便宜;還有,現在科技發達,電子設備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若想成為音樂家,何不買個錄影設備在youtube上面尋找觀眾呢?
雖然身為平凡不過的人,仍有很多方法和機會去堅守、實踐夢想。"機會來的時候一定要緊緊抓住它,千萬不要懷疑自己"這種類似的話多到不行,卻是很實際的一句話。
以上圖片取自google
交響情人夢是改編自二之宮知子漫畫的電視劇,於2006年播出後又在2009年拍了電影版的最終章,裡面的各個角色都很鮮明、討喜,劇情安排、場景和內容也都非常用心,這部日劇不僅大受歡迎,想必也勾起很多人學鋼琴的回憶吧!
野田妹和千秋的愛情又有趣又暖心,但我覺得最珍貴的是他們相知相惜、互相扶持的過程。因為搬到現實世界來看,很少有人滿腹才華、位居高處還能放下身段站在弱者的立場著想、適時的對旁人伸出援手(千秋遇到野田妹以後才漸漸學會的);野田妹的個性又古怪又可愛,但那是因為身為觀眾的我們了解野田妹的全部,所以喜愛她。可是現實世界裡面,野田妹很可能因為她的怪裡怪氣而成為被排擠、忽略的天才。
日劇反映出來的畢竟是日本的狀況,和台灣很不一樣。在日本,文創產業、音樂產業是很發達的,不論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樂團、遊戲、電影配樂等都有發展的空間。
台灣相形之下,整個大環境不適合音樂人才發展,連台灣在華語流行音樂的地位也日益下降。子女如果不是像野田妹那樣非音樂不可的話,或是完全不必擔心經濟問題的話,父母往往都希望子女去讀、去做一些比較"有出息"(社會價值觀認可)的學科、工作,例如醫學、法律、理工、企管、經濟......。這麼做,抹煞了許多音樂人才,卻也造就了一些通才,例如白天是律師晚上是Rocker~不管什麼事都能做好的大有人在。
這其實也沒有是非對錯,各國有各國的風土民情,不同的歷史發展造成不同的社會氛圍,台灣的氛圍就是如此。但是我們應該試著給音樂產業更多的認同,而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複製經驗,導致有些文化一蹶不振。前一陣子網路上很多人在戰文組/文科生,其實挺悲哀的不是嗎?既然我們都知道行行出狀元,又何苦這樣爭高低呢......
剛好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有意思的新聞:
日本東京藝大,沒有好頭路才是王道? (點連結可前往新聞)
讀東京藝大的學生畢業後,求得一份安穩工作是很失敗的,反而無論如何繼續堅持藝術創作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完全顛覆社會對"正常"的邏輯吧?
但又很符合藝術家的邏輯。
不管怎麼說,在社會上謀求生存空間、養家餬口才是世界上的常態,並不是說要遵守什麼"正常"、"常態",而是我們注定是一屆平凡人,也無法為自己的夢想而完全割捨掉身上的包袱。或許我們比常人多出許多音樂天分、比常人更愛好音樂,可是我們沒有野田妹的天賦、千秋的家勢,甚至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足夠的學習機會。
但,
沒關係。
我們不應該為此放棄了音樂,自己默默努力著、耕耘著,也許等到周遭環境改變的時候,就有發展的空間了! 畢竟音樂不像運動員有壽命限制,它可以千古流傳,很多擁有高超技巧的音樂家都已經白髮蒼蒼了,所以,我們等得起。
其實現在很多事情正逐漸改變,例如很多國家都在面臨少子化危機,學校為了招生,出國留學進修的條件越來越好、費用越來越便宜;還有,現在科技發達,電子設備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若想成為音樂家,何不買個錄影設備在youtube上面尋找觀眾呢?
雖然身為平凡不過的人,仍有很多方法和機會去堅守、實踐夢想。"機會來的時候一定要緊緊抓住它,千萬不要懷疑自己"這種類似的話多到不行,卻是很實際的一句話。
![]() |
以上圖片取自googl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