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盤點那些經典不敗的配樂傳奇(上)

從小到大,我們看過無數部好電影,因那麼多好故事、好角色而感動。但是,一部好的電影,怎麼能缺少一段動人、貼切的音樂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那些一戰成名的電影配樂吧!
還記得在|最強電影配樂|快來複習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用音樂看電影系列文章裡面,我們提到電影配樂可以簡單分為有明顯主題音樂的"一首歌打天下"模式、多首音樂串成的"多管齊下"模式。而在音樂運用上,又有結合現成音樂(如古典樂、樂團音樂),以及原創音樂之分。不過,如果想成為經典電影配樂,還是以原創音樂的成功比例比較高

電影音樂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定要看過電影,才能對音樂產生真正的連結、共鳴。當然沒看過電影的人也會覺得音樂好聽,但就獨獨缺少了音樂的"靈魂",無法真正理解音樂。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而音樂是這個作品的一部分,故事的一體兩面。

舉例來說...

八三么的<末日鬧鐘>是為電影《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而作,音樂本身很好聽也很符合八三么的風格,但是歌詞的"直白"程度嚇到很多人,評價非常兩極。有看過電影的人覺得歌詞完美貼合電影角色,沒看過電影的人完全傻在那邊......

Style 1. 用古典絕不會出錯!
留傳千百年的古典音樂自然有品質、大眾接受度保證,使用古典樂既安全又可以玩出新意!

來看看---星爺的代表作《功夫》

經典橋段配樂: 薩拉沙泰 Pablo Sarasate《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Gypsy Airs)
薩拉沙泰是西班牙著名的音樂家,童年跟著父親在軍樂隊中表演。由於小小年紀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很快地得到當時伊莎貝拉女王的喜愛,並成為19世紀最優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從此揚名歐洲。
薩拉沙泰擅長運用西班牙民謠及舞曲作為創作元素,而《流浪者之歌》則是依據吉普賽民謠改編的作品,展現出吉普賽人的流浪命運,以及既慵懶卻又熱情的民族性。

其中,包租婆追殺星爺的橋段正是《流浪者之歌》第四章,描述吉普賽人找到新家、紮營狂歡的景象。(02:03開始)

《流浪者之歌》第一章,描述吉普人再次流離失所,踏上流浪之旅的情景。這個超經典的悲劇旋律也被用在星爺一個人躲起來創造公共藝術排除體內蛇毒的片段。(00:26開始)

來聽聽完整版---《流浪者之歌》
這首歌也是小提琴家的經典炫技曲~

電影配樂: 《東海漁歌》馬聖龍、顧冠仁(1959)
剛才的流浪者之歌是經典片段的配樂,這首《東海漁歌》則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配樂。《東海漁歌》是1959年中國作曲家的民俗音樂作品,描述漁民出海捕魚,中間克服了大海的波濤洶湧,最後滿載而歸的故事。
電影裡面,星爺被火雲邪神打通人督二脈後,悠然走出屋外與斧頭幫眾人對視的場景,音樂正好是《東海漁歌》第四章,漁民豐收。(02:14開始)

來聽聽完整版---《東海漁歌》

除了上述兩首主要配樂外,電影《功夫》裡面還運用了非常多其他中國民俗音樂以及西洋古典樂,例如斧頭幫出來作亂的片段(馬刀舞曲)、古箏殺人的片段(漁舟唱晚改編)等等,它們都能和劇情、角色完美結合,讓聽過音樂的觀眾產生親切感的同時保有驚喜感,堪稱是這類型電影配樂的經典教材。

Style 2. 原創無敵
為電影故事、角色量身訂做獨一無二的音樂!

來看看---英國超長壽間諜系列電影《007》
不分老中青三代,大家都認識詹姆士龐德吧!儘管飾演龐德的演員一代又一代交接下去,但是絲毫不影響龐德英俊風趣、優雅迷人、身手矯健的形象。除了角色特質、香車美女簇擁以外,主題配樂也成為007系列的招牌之一。

007系列電影配樂在1962年隨著第一集《第七號情報員》(諾博士 Dr.No)上映而問世,作曲家是Monty Norman,編曲及實際完成整首曲子的是John Barry。
Monty Norman
說起來007招牌配樂的誕生也是一段曲折的故事。由於第一集故事發生在牙買加,Norman為了配合電影場景而創作出充滿海洋風味的音樂,卻被當時的導演認為不理想,想要更換曲風。
因此,Norman找出過去創作給百老匯但沒被使用的音樂<Good sign, Bad sign>旋律,在經由John Barry的改編後,家喻戶曉的007招牌音樂就此誕生!誰會曉得這首歌原來是這麼的"印度"呢?

但是,這首歌若沒有經過John Barry的改編,也不可能成為這麼受歡迎的音樂。John Barry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音樂家庭中,從小和媽媽、兄弟一起玩音樂長大,而後愛上爵士、搖滾樂,並且在接受007電影配樂制作委託的時候大開知名度,幫原本單純的音樂加入搖滾及濃濃的爵士音樂元素,不論是樂器配置、爵士和聲、附點節奏等運用都是這首曲子的亮點
John Barry
可惜,這首主題配樂雖然成為John Barry的代表作,但是他和共同演奏這首歌的樂團並沒有因此獲得豐厚的報酬,作曲家仍然是由Monty Norman掛名,享有這首歌的著作權以及相關衍生版稅酬勞。

關於這件事,曾經有記者寫文章大力抨擊Norman獨吞了所有名譽和報酬,主動為Barry打抱不平,但是這位記者反而因此被Norman一狀告上法院。最後,法院判Norman勝訴,他也對外嚴正聲明自己絕對擁有007主題配樂的著作權。

至於John Barry本人是怎麼想的呢?他其實也對外說過007配樂是自己的作品,但是並沒有做出與Norman爭奪著作權的行為,而電影製作團隊也在第一集電影上映後,提出希望Barry以後繼續為007系列創作配樂。於是乎,Barry也從樂手一躍成為電影配樂作曲家行列,之後12部007續集配樂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我們可以發現每一集電影續集的主題配樂,都有針對電影劇情或演員做出"微調"(曲調、樂器、特效......等等),音樂也主要是在片頭、動作戲的地方出現。而現任龐德丹尼爾克雷格出演的續集,則在音樂上產生更多突破。
丹尼爾克雷格第一次亮相的續集《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遲遲到了片尾才出現主題音樂。

還有在《007:空降危機》請Adele演唱的主題曲<Skyfall>也是運用了配樂的和聲去創作,形成一首很"龐德式浪漫"(? 好像在述說龐德心裡恐懼、茫然、迷失、黑暗面的感覺。(雖然歌詞不是這麼回事啦...)


看完上述兩種型態的電影配樂,大家是否覺得音樂創作也是很講究緣分的呢XD
畢竟誰都不曉得,百年前的音樂可以被用在什麼意想不到的地方,或者只是寫給音樂劇的小插曲可以成為永留傳的經典招牌音樂~

留言